合肥职业技术学院
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
2018年度工作报告
一、2018年度的完成情况及建设成效
根据我校提交的《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实施方案》,2018年我校积极开展实验,任务完成情况良好,实验成效显著。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实验 任务 |
完成 情况 |
建设成效 |
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模式改革 |
1、制定了推动混合教学改革的政策,要求教师广泛使用。 2、落实了实施混合教学的具体任务。 3、鼓励师生积极参与混合教学。 4、掌握深入应用混合教学的策略。 5、加强混合教学研究。 |
1、发布了《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关于信息化教学的规定(试行)》(合职院教〔2018〕16号)文件,要求与鼓励教师广泛应用混合教学,并每学期开展网络教学空间的星级评定,每学年开展信息化教学比赛。 2、学校要求:原则上各门课程都要建设网络教学空间,并参加每学期的星级评定;每个专业教学团队每年至少有一件作品参加二级学院信息化教学比赛。2018年6月,根据《关于举办合肥职业技术学院第四届微课教学比赛的通知》(教务处〔2018〕15号)文件,经各二级学院推荐,专家评审,共遴选出微课作品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作品3项,优秀奖8项。2018年7月,全校大部分教师参加了网络教学空间星级评定,20个空间被评3星及以上等级。 3、围绕信息化教学,2018年学校组织了多场专项培训,主要有:“安徽省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的校级培训会”,“暑期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班”。学校通过各类会议等渠道,营造信息化教学的浓厚氛围,为师生教学营造适宜的软环境。学校建立了有效的激励机制,将相关培训纳入专业人员继续教育范围计算继续教育学分,对优秀网络教学空间给予工作量奖励,对信息化教学比赛获奖人员给予表彰。学校将教务系统中的学生与课程数据导入网络教学平台,要求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混合教学。2018年,已有500多名教师开通了网络教学空间,相当一批教师深入开展混合教学;梁丹丹、方琼、薛宝亮等教师在2018年安徽省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中获得一等奖三项。 4、学校与北京优慕课在线教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专业机构合作,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邀请教育专家对教师进行针对性指导,针对不同类型课程提供多种模式教学方案建议和模板化课程结构。各个专业群都结合教学质量工程项目进行了混合教学试点,2018年立项校级以上精品课程9项、智慧课堂试点项目11项,在建省级教学资源库4个、精品课程22项,临床医学专业积极参加了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建设与申报。对于混合教学的优秀教师,学校通过邀请主讲培训、教学工作室等形式将他们的经验在校内进行推广,特别是护理学院信息化教学工作室做得有声有色。 5、学校鼓励教师申报各级各类信息化教学研究项目,在实践中不断积累信息化教学经验。2018年立项的校级以上教学研究项目中,研究内容主要是信息化教学的有7项,例如:李莉的“基于网络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探索”,张友梅的“智慧校园中高职学生深度学习的实证研究”,胡思民的“构建主义视角下的高职英语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实践探索”等,已经发表一类论文数篇;此外,还有在研的信息化教学相关研究项目十多项,包括周晓隆教授主持的省教育厅重大项目“一校两区背景下的数字校园建设”等。 |
信息化引领学校管理与服务创新 |
1、智慧资助完成了一期建设。 2、积极开展智慧资助研究。 3、应用服务使用整体效果良好。 4、自主研发应用服务具有特色。 |
1、2018年上半年,学校招标建设了智慧资助系统,完成了需求分析、开发、部署。系统基于实现精准资助、协同育人、全程资助,利用了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下半年智慧资助进行了试用并初见成效,通过智慧资助系统辅助认定受助学生628名。 2、我校郑丹申报的研究项目“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智慧资助系统的建立”,已于2018年下半年被立项为校级科研项目。 3、我校已经部署覆盖较为全面的应用服务,主要有:网站群,人才培养状态平台,网络教学平台,教务系统,网络考勤系统,实验室系统,顶岗实习系统,招生系统,协同办公系统,科研系统,资产系统,一卡通系统等。这些系统在2018年运行正常,为提高工作水平与管理绩效发挥了显著作用。 4、围绕学校工作的关键环节,现教中心为业务部门积极提供了应用服务的研发支持,在分类招生、网上迎新等业务流程优化上表现优秀。我校2016年分类考试以人工系统为主,当年考生确认率为42%;研发信息系统辅助招生后,确认率逐年大幅度攀升,2017年、2018年先后达到69%、87%,在安徽省高职院校中名列前茅。 2018年学校使用网上迎新系统优化学生报到流程,新生在家里即可线上报名、缴费并查询所住寝室,报到率以柱形图形式实时展示在学校网站首页上,方便校内各部门掌握报到动态。 |
二、2019年实验任务、计划调整请求
由于我校2018年在分类考试应用服务的研发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其实验极具研究价值,因此请求将实验校建设的重点任务二“信息化引领学校管理与服务创新——以智慧资助系统建设为例”微调为:“信息化引领学校管理与服务创新——以分类考试招生系统建设为例”。
与此同时,2019年重点任务有以下三项,其中第二项原为:“(2)智慧资助系统项目全面运行,发挥良好的资助成效。”现请求将该项调整为:“(2)分类考试招生系统全面运行,提高招生工作绩效。”
三、我校数字校园建设的特色、亮点
1、实行网络教学空间星级评定,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提高我校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我校发布了《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关于信息化教学的规定(试行)》(合职院教〔2018〕16号),大力推广混合教学。
规定指出,信息化教学指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混合教学,具体表现形式为:教学空间,空间中上传的教学资源,利用空间开展教学。教师可利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实现,也可用其它平台实现。
信息化教学工作由教务处牵头负责,各二级学院落实推进,现教中心提供技术支持。校内教师应启用本学期所授课程的教学空间,上传教学资源(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课件、教学微视频、教学案例、实训项目与要求、问题答疑与交流等),引导学生访问与使用。适合采用混合教学的课程应使用空间开展混合教学,每专业每学期采用混合教学的课程不少于一门课。
学校对教学空间采用星级评价,具体评价标准由认定部门制定,评价的原则性标准是:
1星:上传基本资源;
2星:符合1星,且资源内容丰富;
3星:符合2星,且教学空间部分用于混合教学;
4星:符合3星,且教学空间常态化用于混合教学;
5星:符合4星,且混合教学效果良好。
空间星级的认定部门为:教研室认定1星、推荐2-5星空间;二级学院认定2星、推荐3-5星空间;教务处和现教中心联合认定3-5星空间。认定部门结合教学检查开展星级认定:学期初检查;学期中教师申报;学期末班委会评议,认定部门审核确定,教务处汇总并公示三天。学校对3-5星教学空间的教师进行奖励,该学期该课程课时量计算时乘以系数,3星系数为1.1,4星系数为1.2,5星系数为1.3;对获得3星及以上级别的教师,年度教学质量考核时要给予充分考虑。
规定还要求:每个专业教学团队每年至少有一件作品参加所在二级学院的信息化教学预赛,每个二级学院每年至少有两件作品参加学校当年举办的信息化教学大赛,其奖励办法另行规定。
2018年7月全校大部分教师参与了教学空间星级评定,认定3星级教学空间 14个,4星级教学空间4个,5星级教学空间2个,较好推动了教学信息化。
2、围绕学校工作“痛点”研发应用服务,促进信息技术与管理、服务深度融合
学校工作存在着诸多“痛点”,也就是那些非常重要却又工作量大、流程繁杂的工作。当前,分类考试招生已经是安徽省高职招生的主渠道,由于招生自主权充分下放给学校,学校的考试、录取工作较为繁杂,而且考生可以同时报考多所学校,学校之间竞争激烈,因此分类考试招生工作是痛点之一。我校2018年自主研发分类考试系统,减轻了业务部门工作强度,大幅度提高了考生确认率,显著提升了冷门专业的招生质量。
分类考试系统实现了分类考试业务流程的再造。首先,提供了与考生网上沟通的平台,可以发布信息,提供查询,并通过短信平台进行辅助;其次,合理确定参加校考的考生,实现在线缴费、在线编排考场、批量打印考场信息;第三,可辅助实现电脑阅卷与快速统计成绩;第四,实现网上预录取,实时向考生显示其成绩在报考专业中的名次,预录取全程公开透明,允许选择其它高校的考生在线放弃预录取资格,节省录取指标;第五,允许专业服从考生在线表达专业意愿,使他们被录取后确认到校的机率大大提升,避免了冷门专业强行录入一些不可能来上的考生;第六,为教务处、计财处、二级学院等部门提供了查询后台,以辅助研判与决策。
分类考试系统的应用取得了优异的管理绩效。我校2016年分类考试以人工系统为主,当年考生确认率为42%;2017年使用分类考试系统辅助招生,确认率上升到69%;2018年继续优化系统流程,确认率攀升到87%,在安徽省内名列前茅。往年学校冷门专业分类考试录取的新生入学报到率极低,例如食品类专业2017年报到率不足半数,但通过信息化2018年报到率攀升到90%以上。
四、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项目”的意见和建议
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项目较好地推动了我校的信息化建设,建议上级部门能多开展数字校园建设相关的培训、交流活动。
合肥职业技术学院
2018年9月20日